守正创新 培根铸魂 “智”助跨越

——合肥市社科联“七代会”以来工作回眸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发布时间:2022-11-20


  合肥市社科联七届五次全委会暨市社科界第十届学术年会现场

  历时六年编纂出版的《合肥通史》

  第十六届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月活动社科知识竞赛

  第十五届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月活动现场

  2021年6月,组织党员在长丰县义井镇大郢村党建微阵地讲党史故事

  合肥市2022年度省市领导圈定课题开题研讨会

  自2016年合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社科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在理论研究、咨询服务、社科普及、社团管理和自身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做出新业绩,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为合肥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当好理论宣讲宣传“主力军”

  2016年以来,全市社科界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面向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群众,组织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当好理论宣讲宣传的“主力军”。

  在肥西县上派镇,活跃着这样一支宣讲队伍,他们走村进乡,入企业到社区,用朗朗上口的快板、通俗易懂的歌舞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把新思想种进百姓的心中。

  他们是“派河春晖”理论宣讲团,2017年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宣讲团大胆创新表达方式,积极探索“宣讲+文艺”模式,仅编写的快板书就达30余首,形成了“文艺理论话家常”的鲜明特质。“这样的宣讲形式既新颖又活泼,我们愿意听,能听懂,听过之后能够记住。”群众纷纷拍手叫好。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市社科联在全市范围内持续组织“举旗帜·送理论”示范宣讲,每年举办理论微宣讲比赛,以赛提质,以赛育才,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常态化开展,全市年均举办各类宣讲活动约1.5万场次。

  近年来,瑶海区龙岗开发区等22个单位被授予“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我市选手在全省理论微宣讲竞赛中连续四年夺冠,并在2021年省社科联“辉煌百年路·起航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理响合肥”全媒体宣讲团、肥西县“派河春晖”、庐阳区“一线为民”、包河区“圆梦”百姓宣讲团,包河区鲁化、蜀山区陈相珍等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后获中宣部表彰。

  自2020年4月上线以来,“学习强国”合肥学习平台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获取知识的“资源库”、理论学习的“加油站”、比学赶超的“竞技场”。平台刊发的《安徽合肥长丰杜集镇: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阅读量达千万,点赞量超37万。包河区“学习强国进网咖”的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

  两年多来,合肥学习平台累计发稿4.3万余条,其中800余条被全国平台采用、1.3万余条被安徽平台采用;通过开展“学习强国”进社区、开辟“线下体验空间”、举办各类主题征文、组织“学习达人”经验交流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平台下载使用覆盖率、活跃度不断提升,平台网宣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研究阐释方面,市社科联组织社科工作者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在合肥的生动实践”开展专题调研,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办好《合肥日报》理论版,2016年以来,出刊110余期、刊发各类研究阐释和创新实践理论文章440余篇。

  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

  一座城市在不同时期,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不仅是决策者思索的问题,也是社科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多年来,全市社科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践指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应用对策研究,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上献策出力,努力当好党委政府“智囊团”。

  2017年起,为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发挥咨政服务功能,我市创新采用“领导出题,智库解题”的研究模式,立足合肥发展实际,创新开展“省市领导圈定课题”研究,吸引了省内外社科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2017年以来,共立项圈定课题37个,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应用。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培育社科工作品牌,持续出版“合肥智库丛书”,先后推出《新双城计:合肥·上海战略合作研究》《合肥建设国际化城市问题研究》《文化转型与大湖名城》《学界视野中的合肥》等著作十余本。

  围绕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召开社科界学术年会,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和中央、省属在肥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专家学者以文赴会、交流研讨,为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如今,市社科界学术年会已成为我市社科界权威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合肥智库丛书”一样,品牌效应日渐显现。

  为了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全市社科界不断提升研究质量水平。注重发挥全市各级各类智库作用,着眼于出成果、出精品,建立了重大课题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等制度,帮助社科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合肥、研究合肥、服务合肥,使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市社科联在省社科联“三项课题”评选中始终保持遥遥领先。2016年以来,共获得81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5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15个。《合肥争创国际湿地城市研究》课题成果、电视纪录片《刘铭传在台湾1884-1891》均荣获2019~2020年省政府社科奖一等奖,《合肥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合肥市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获2021年度省“三项课题”一等奖。

  在着力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市社科联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全国城市社科联联席会议、全国城市社科院智库联盟、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建立了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参与省委和《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圆满完成研讨会组稿任务。承办中国社科院与省社科院“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并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学术交流。我市与武汉、长沙、南昌社科联(院)合作创办“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论坛”,并主办2019年论坛峰会,取得了良好成效。

  当好科研科普“排头兵”

  多年来,全市社科界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人文素养。

  高标准打造社科普及平台。依托基层,整合资源,在全市相继建立了21家社科知识普及基地,其中11家成为省级基地。通过加强规范管理、服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基地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效用得到最大发挥。

  让人文社科知识与基层群众“零距离”。坚持每年9月举办“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月”,2017年承办“全省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持续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安徽人文讲坛”“安徽社科名家大巡讲暨合肥市社科知识下基层示范讲座”活动……这些高质量的社科普及活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社区乡村。

  社科普及要紧扣群众需求,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近年来,一批批高品质的社科普及精品,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社科大餐”。以“社科知识与百姓生活”为编写主旨,精心打造“合肥社科知识普及丛书”,相继出版《淮军圩堡的故事》《包公逸事》《不能忘却的技艺》《巢湖儿女》《抚去历史的烟云》等社科普及读物十余本。其中,《漫画二十四节气》《有趣的合肥地名》分别获得2018~2019年全省“三项课题”一等奖,《千里突围》在2021年度“金牛杯”全国优秀美术图书评比中获铜奖。

  我市社科界围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合肥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当代价值。2017年6月,历时六年的编纂,《合肥通史》正式出版,共六卷七册,320余万字,填补了合肥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同时,配套出版了“合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6本和《合肥通史简明读本》,为进一步深化合肥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地域文化研究也多层面推进。精心打造“合肥历史文化丛书”学术品牌,相继推出《环巢湖历代战事风云》《古诗词中的合肥》《二十四史中的合肥》《清史稿中的合肥》等一批研究成果,牵头举办“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点”主题征文和研讨活动,为打造文化之城、迈向创新型文化强市贡献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巢湖文化研究会、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庐江民俗文化研究会、市民间艺术研究会等一批社会组织,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新”起来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

  在自身建设方面,市社科联始终坚持以把方向、改作风、强队伍为抓手,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社科联工作创新发展。2021年市社科联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过硬党支部”称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在新的起点上,市社科联将脚踏实地、踔厉奋发,不负组织重托,不负时代重任,奋力攀登合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高峰,为加快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市社科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