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事记(1949-2019):虢盘国宝献国家

信息来源:市社科联发布时间:2020-08-12

1950年初,在合肥发生轰动全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虢季子白盘(以下简称虢盘)献出与晋京。

虢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盘高39.5厘米,宽约86厘米,盘口长137.2厘米,总重量达到215公斤。盘身硕大庄重,纹饰粗犷,声响清脆,冶铸精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盘内底部镌刻着记载其战功的铭文111个字。释文如下:

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庸武于戎工,经维四方;博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馘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有光。王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征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铭文大意为:虢国国君的小儿子白奉周宣王之命,领兵讨伐来犯的西北方游牧民族猃狁(古犬戎族),因指挥有方,大获全胜,斩敌首级五百,俘虏五十,周宣王非常赞赏白的大智大勇。为他设宴庆功,给予赏赐,以示嘉勉。虢季子白获此殊荣,非常感激,特铸此盘以志纪念。

学者们根据铭文“唯十又二年”记载,断定虢盘制造年代为周宣王十二年,即公元前816年间。

清道光年间,虢季子白盘出土于陕西宝鸡县虢川司,这里正是当年虢季子白的封地。经多次辗转,易主太平军护王陈坤书,成了常州护王府的镇府之宝。同治三年(1864)4月,淮军将领刘铭传攻克常州,驻护王府。一天晚上,刘铭传正在灯下夜读,闻听马房不时传来轻灵悦耳的金属碰击声,遂令亲兵举灯寻声找去,原来是战马吃料时,马笼头的铜环与马槽相碰铮铮作响。刘铭传顿生好奇心,弯腰细看并试一试,“重不可举,黝然泽如玄玉,扣之清越而幽”。他毕竟见多识广,断定不是寻常之物。翌晨,将马槽洗刷干净,那一排排精美的铭文即刻显露了出来,经识者鉴定,方知为稀世珍宝。刘铭传立即运回合肥西乡刘老圩,特建造一座亭子陈设宝盘,名曰“盘亭”。刘铭传亲书嵌字联“盘称国宝,亭护家珍”。同治十年(1871),刘铭传聘请金石学家吴云,将铭文诠释出来并撰考订文字,由及他本人和英翰、徐子苓相继作序,遂成《盘亭小录》一书。刘铭传去世后,其子孙不忘先人遗训,四代人历尽磨难,护宝盘初衷不改。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美、英、法、日古董商出重金收买虢盘,甚至应允赠国外房产、定居等诱惑条件,刘家子孙不为所动。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军阀刘镇华先以重金利诱,后以武力威胁,强行夺盘未果。抗战时期,刘家怕虢盘落入日军手中,将虢盘深埋地下,并举家迁居他乡避祸。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曾派民政厅长韦永成劝说不成,又派一营兵力进驻刘老圩,将刘宅掘地三尺亦未曾得手。

新中国成立后,为防止文物流失,文化部电请各地抢救散落民间文化珍宝。皖北行署多次派人前往肥西刘老圩,向刘家传达政府的意见,耐心说服动员。经过慎重考虑,刘铭传曾孙刘肃曾决定将国宝捐献国家。

1950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一周年,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亲自主持召开隆重的献盘大会,接受刘肃曾献出的虢季子白盘。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闻讯欣喜万分,专电致贺:“国宝归国,诚堪庆幸!”虢盘送往北京之前,由合肥市委负责看护。2月4日在合肥人民文化馆内举办为期2天的特展,万人争睹国宝容颜。随后,皖北行署派人并请刘肃曾同行,护盘进京。1950年3月3日,文化部在北海公园团城举办虢盘特展,董必武、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等前往参观。为表彰刘肃曾献出虢盘的爱国之举,文化部向刘肃曾先生颁发了褒奖状。不久,郭沫若在北京饭店宴请刘肃曾,席间展纸挥毫赠诗一首:

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

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

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

卓卓刘君名,传颂妇孺口。

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

虢季子白盘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位列国家文物局所颁发的第一批“64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之一。虢季子白盘自1864年与刘铭传结缘,风雨兼程86载,传承4代人,终归国家收藏。刘铭传及其后人,为保护这件国宝付出了巨大代价。

作者:许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