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事记(1949-2019):省会定于合肥城

信息来源:市社科联发布时间:2020-08-12

合肥解放之初改县为市,先后为江淮区和皖北行署的直辖市、皖北区党委和行署驻地。1952年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合肥成为安徽的省会。

为什么省会设在合肥?

早在安徽还未完全解放之时,中共就开始着手重建工作了。1949年2月9日,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在讨论渡江问题时,为适应紧迫的作战,电告中共中央,建议立即成立安徽省委,或者将“豫皖苏分局移至合肥统一领导皖西、江淮及豫皖苏之安徽部分。”2月11日,中央复电指示:“江淮、皖西必须统一,究以立即建立安徽省委为宜,还是以豫皖苏分局移至合肥统一江淮、皖西两区及淮北安徽部分为宜,请你们此次会议上解决并立即施行,报中央备案即可。”2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即发出通知,谓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决定以宋任穷任省委书记兼省长,谭启龙任副书记,张劲夫任副省长;曾希圣任省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兼政治委员,梁从学任第一副司令员,孙仲德任第二副司令员;省委由宋任穷、谭启龙、曾希圣、曹荻秋、黄岩、张劲夫、汪道涵、梁从学、孙仲德、李步新、李世农、宋日昌、杨光池、张恺帆14人组成。

1949年2月下旬,宋任穷在合肥召集曾希圣、张劲夫、汪道涵、曹荻秋、彭涛、桂林栖等开会,宣布安徽省委成立,明确省委当时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全力在皖北地区开展渡江支前工作,同时筹建省委工作机构。安徽省委隶属华东局领导,仅设组织部、宣传部两个工作机构,辖江淮区党委、皖西区党委、皖南地委和淮北各地委。省委机关驻合肥,当时已在洪家花园旧址办公。由于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急需集中主要领导干部负责华东新解放的大城市的接收工作,又因为安徽地跨长江南北、江南尚未解放,安徽省委成立不久即被撤销。4月3日华东局回复中共中央称:“由于要集中主要负责干部负责城市工作,由于主要干部仅够配备,因此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迫于形势,安徽建省的进程被延缓了。

1949年4月6日,根据华东局4月2日批复,中共皖北区委员会、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皖北军区在合肥成立,曾希圣任皖北区党委书记、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宋日昌任皖北行署主任。同年5月,皖南区党委在屯溪成立,7月迁至芜湖,与芜湖市委合并。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从安徽历史和统一行政区划的实际考虑,决定恢复安徽省建制。同年1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署办公成立安徽人民政府的决定》。12月20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皖南、皖北两行署先行在合肥市合署办公,酝酿成立安徽省政府。

1952年1月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曾希圣任书记,同时撤销皖北、皖南区党委。省委机关驻合肥市。皖北、皖南行署仍合署办公,行使省的权力。同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宣布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合肥成为安徽的新省会。

解放初期的合肥,城市框架较小,基础设施简陋。在安徽省内的安庆、芜湖、蚌埠3座城市,无论人口数量、经济水平、商业流通、交通设施等方面,都比合肥先行一步。因此,合肥确定为省会城市后,直到1958年的几年时间内,仍存在不少争议。其中,省委、省政府等机关干部的部分同志更倾向于将省会搬迁到条件较好的芜湖。

1958年9月,毛泽东视察安徽,曾希圣请他为筹建“合肥大学”题写校名,并请定夺是否将安徽省会迁往芜湖。毛泽东致信曾希圣:“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主席的指示,统一了全省上下思想,对于省会定于合肥给予一锤定音。。

毛泽东对合肥“为皖之中”的论述,道出的是客观事实,蕴含着的却是长远谋略。合肥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促进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今天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许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