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助力社科普及走深走实

包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信息来源:市社科联发布时间:2022-12-02

《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将于202311日施行,《条例》的出台推动了我省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制度的完善,也为全省广大志愿者更好地参与社会科学普及和有关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方向引领和制度保障。

一、要立足岗位,练就一身功

志愿服务是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式,志愿者人人可为,社科普及也人人有为。《条例》中指出,支持、参与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社科普及志愿者,我们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并结合业务范围搜集素材、归纳总结、实践锻炼,将本行业的社科知识学懂弄通做实,积极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宣讲员黄朝阳、柏晓雨等,她们在立足渡江馆开展讲解服务的同时,发挥专业特长,进机关、进校园、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好红色基因》《齐进虎的木盆》等六大主题红色宣讲。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的志愿者方懿、向磊等,依托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研发平台,坚持“普及地学知识、守护自然环境、珍爱地球家园”的理念,推动地质科普成果展示。南京动车段合肥南动车运用所志愿者何家源、党东方等,在做好保障动车安全运行的工作之余,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史记,讲述中国高铁以“和谐”和“复兴”为名串联神州大地的山川河流。我们身边还有交通安全宣讲志愿者钱小四、生态环保宣讲志愿者徐小玲、垃圾分类科普宣讲志愿者唐永茂。此外,公安、法院、税务、银行、医疗、环保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虽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但都立足岗位,苦练内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社会科学素养发出一份光,贡献一份志愿力量。

二、要建立组织,拧成一股绳

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志愿者,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组建一支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的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伍,才能够拧成一股绳,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做贡献。合肥市印象滨湖旅投志愿服务队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依托“三河两园一馆一湖”开展生态环保科普,讲述滨湖森林公园从“一片林子”到“一座园子”的时代巨变。合肥南动车运用所的青年职工们在宣讲骨干郑义华的带领下,成立了一支分工明确、管理规范的宣讲队伍,讲述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的中国力量。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不仅把渡江馆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志愿服务平台,志愿者柏晓雨等还走进合肥市师范附小、万年埠街道云华社区等单位,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他们实施的“渡江英雄马毛姐”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还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随着《条例》的施行,在一批批骨干志愿者的引领和带动下,会培育出一支支类型丰富的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社科普及活动的追求。

三、要搭建平台,编织一张网

群众在哪里,社科普及就延伸到哪里。为了让阵地围绕平台转,服务围绕群众转,各支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把区域内的社科普及阵地资源串联起来,分类整合、建立菜单,方便群众根据社科普及需求点单体验社科普及活动。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应立足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包公园、合肥南动车运用所、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科普教育基地、合肥市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安徽省体育博物馆、合肥市劳模工匠馆、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合肥轨道交通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等丰富的社科普及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阵地、环境保护绿色空间、科技体验神奇世界、公益服务实践平台、法制教育良好环境,在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社科普及服务中各展所长,贡献力量。

四、要践行使命,守住一颗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作为社科普及志愿者,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解疑释惑、满足群众急切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利用好社科普及和公共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普及社科知识,传递科学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群众的社会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合肥不仅成为科里科气的科创名城,也能成为文里文气的文化强市。我们要通过策划实施一个个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的志愿服务项目,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中,作出我们社科普及志愿者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