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社科 > 社科研究

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10

  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正确地引导高校大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体,乃至对人类文明建设和社会健康发展,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就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而言,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思想、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不只是单一的“书本知识”传播者,也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者。我们知道,高校大学生处在由学校向社会出口处的特殊转折阶段,他们既要考虑如何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顺利毕业,又要关心考虑到自己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层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上要更进一步。 

  那么,如何更进一步地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并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系统、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其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激发其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笔者认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必要注重六个方面。

  大学生的成才路径教育

  大学生的成才观念教育,不仅是教育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更是广大民众对教育的呼唤。目前,发达国家——美国正在开展一场所谓的“教育达标”运动,内容是要求大学生要在21世纪,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为高校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 即自己的学生人人是人才、人人无全才、人人能成才,即使那些所谓“不可救药”的差生,也会有可能变“废”为宝。这就要在实施成才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在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不要把大学生看做物而要把学生看做人,要把大学生看做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激活知识”,好让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树立公道正派形象,关系到其步入社会为人处世、立身行事之要。就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召开职业道德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其次要提高大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树立 “敬业、乐业、重业”的道德情感;再者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不断强化市场经济意识,职业道德教育要抓住市场竞争这一“主旋律”,启发大学生提高职业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促使大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想状态和思想觉悟。

  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

  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关系到其能否立足于社会的一件大事。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守信教育活动,可以与社区、企事业等单位“接对子”, 不定期地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社会服务、义务劳动等,为其提供亲身体验、切身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不仅如此,还要注重建立科学的校内信用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校内信用监督机制,做到在教书育人中注重诚信教育、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强化诚信教育、在学生自育时强调诚信教育,并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求实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国家、集体的关系,尤其是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从而做到说真话、走正道、干实事,真正成为值得人们信赖、社会欢迎的大学生。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现已成为高校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种义务。近些年来,一些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就业市场面临着高学历人员求职难的问题,为让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十分重视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目前,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日趋及其普及化的趋势来看,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需要高校对其有效地实施就业心理和就职技巧训练,从对大学毕业生心理、气质、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心等多个角度进行训练, 并按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塑造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大学毕业生与雇主“交会对接”,让其给用人单位留下“第一印象”,从而为获得受聘创造有利的机会。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是以满足知识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学”, 指的就是“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学生们对知识未知领域的探索;“业”,指的就是通过劳作成就的事业,“学”和“业”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开设公司,而是要求每个大学生对“业”和“学”充分认识,将其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把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并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理想和期望的价值。高校要鼓励大学生主动性、奖励大学生创造性,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系列训练,以此增强应对社会、应对人生、应对事业的能力。

  大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大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是高校对毕业生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终结环节的思想教育。这就需要高校的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围绕营造温情、友好的校园氛围,组织召开在校学生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友好对接会”。这样一来,不仅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引起良好的反响,而且还对其文明离校行为起到有益作用。不仅如此,还要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一些离校希望,比如:要求即将毕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珍惜在校期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要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并能充分发挥在校期间的党员学生和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新成绩和新辉煌,从而让其美好的回忆留在母校。(来源:合肥市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