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社科 > 社科研究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推动合肥创新转型发展》: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基于合肥国地税收入视角

信息来源:合肥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发布时间:2017-04-19

   【提 要】随着合肥工业立市战略的深入推进,2015年合肥总体经济实力已跻身全国省会城市第12位,较“十一五”末期前移三位,目前已经进入重化工业中晚期阶段。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合肥经济迎来了发展、转型、升级融合的时期。近期,我市出台《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我局从税收角度切入,分析合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基本坐标、比较优势、存在问题,以期把准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的脉搏,找出适合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税收;现状;建议 

  近年来,合肥市现代服务业[1]保持健康发展,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体量不断攀升。从总量来看,“十二五”期间,全市现代服务业国税收入由2010年的49.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5亿元,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国税收入的比重相应由21.5%提升至25.8%从增速来看,5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速达到17.2%,高于税收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在我市经济税收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贡献有所加大。从税收贡献率来看,“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的税收贡献率由18.89%上升至43.75%,五年提升了24.86个百分点;从税收的经济贡献率来看,现代服务业税收的经济贡献率由1.37%上升至1.95%5年提升了0.58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市国税收入的经济贡献提升率高出了0.9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为合肥经济税收的发展增添了更强后劲。 

  (三)结构持续优化。从类别来看,“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国税的平均增速为17.2%,高出传统服务业4个百分点,两者占服务业的比重由46.853.2调整为51.248.8从特征来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较快,五年平均增速达到30.4%,高出现代服务业13.2个百分点。 

  (四)服务功能增强。从生产服务来看,“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传输业表现更为抢眼,5年国税平均增速分别为41.2%44.9%25.9%13.5%从公共服务来看,现代服务业中教育业的国税增速也达到43.1%。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国税增速为16%。现代服务业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五)就业作用突出。“十二五”期间,全市纳税人登记户数由11.85万户增加至23.64万户,年均增速18.8%。其中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个体民营经济占比达八成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猛,就业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我市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六)引资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完成投资为3892.66亿元,是2010年的近1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6%,投资增速达14.4%。服务业投资已成为吸引全市投资的重要力量。 

  (七)集聚效应初显。“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近30个。2015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51%,完成税收近30亿元,约占服务业税收的13.9% 

  二、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坐标 

  “十二五”期间,合肥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为更加清醒认识发展现状,找准发展问题,赢得发展主动,我们还需通过横向比较,找准合肥现代服务业的坐标定位。 

  为评定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坐标定位,我们选取中部和长三角的合肥、太原、郑州、南昌、长沙、武汉、南京、杭州和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鉴于因子分析法具有将所有影响分析对象的因素综合成较少几个因子,并计算各因子的得分进而对分析样本进行综合评价的特点,所以本文采用此方法,选取2015年数据对合肥现代服务业在中部和长三角范围内的发展坐标进行评判,并得出基本结论。 

  1、因子得分表及各地综合排名 

城市 

综合得分 

排名 

上海 

3830.26797 

1 

杭州 

1214.648636 

2 

南京 

1145.070472 

3 

武汉 

1112.070472 

4 

郑州 

721.7610614 

5 

长沙 

524.6142132 

6 

合肥 

475.997619 

7 

太原 

353.2382688 

8 

南昌 

340.9273012 

9 

  基本结论:由上表可见,2015年各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上海、杭州及南京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综合得分排名位列前三。合肥居第7位,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居武汉、郑州、长沙3市之后列4位,在长三角中心城市中,与上海、杭州和南京差距较大。 

  三、合肥现代服务业比较分析 

  根据合肥市区域发展战略和基本定位,选取位于中部的太原、郑州、南昌、长沙、武汉5市作为比较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比较优势 

  ---发展状态良好。2015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合肥以31.67%列第1位,比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和太原分别高14.3816.749.786.812.12个百分点。 

  (二)比较不足 

  ---总量仅居中游。2015年中部六省会税收数据来看,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税收总量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与税收总量排名相同。为第1位武汉的62.2%,第2位郑州的74.6%,第3位长沙的87.5%,但分别是其后南昌、太原的1.7倍和1.9倍。 

  ---生产性相对偏少。2015年,合肥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税收占服务业税收的占比为39.8%,总量86亿元,位于郑州和武汉之后,居第3位。其中,金融业实现税收分别较郑州、武汉和长沙低12.11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比武汉、太原低1.20.8个百分点;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比分别比郑州、武汉、南昌、太原低42.72.52.1个百分点。 

  ---地产比例偏高。2015年,合肥房地产税收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比武汉、郑州、太原高0.544.245.18个百分点,比长沙和南昌分别低0.552.25个百分点。 

  基本结论:我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基本处于第二梯队,存在着结构优化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优势产业不明显,房地产贡献较高等问题。 

  五、促进合肥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定位,科学发展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分工及转移深化,产业链条整体转移趋势明显。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新技术已经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全面渗透。 

  合肥市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工业立市”战略的大力实施,已形成优势明显、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城市集聚,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高科技工业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等雄厚科技实力;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51日全面推开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等政策撬动支点坚实。合肥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将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当前,合肥市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和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生产服务、商务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等受到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工业、农业的支撑作用不强,尚未形成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发展体系。当前,合肥现代服务业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坚持规划先行、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做到两翼齐飞、双拳合进、错位发展,以实现加快发展,率先超越。 

  两翼齐飞。就是坚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力作用,促进两者紧密依存,提速发展。 

  双拳合进。就是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互补、互助作用,促进两者携手发展,共同提升。 

  错位发展。就是正确认识合肥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特征,突出发展优势,与长三角及中部地区战略互惠,协同发展。 

  (二)突出重点,特色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工业互为支撑。一要通过资金资助、税收减免、信贷补助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把技术研究、运输仓储、营销策划、售后服务、人才培训等各项服务剥离出来,实现专业发展。二要推进信息技术在家电制造、汽车及工程机械新型建材、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中的应用,改造提升能源、建材、冶金、有色等传统产业,建设面向优势产业及社会公共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三要推进合芜蚌等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改造,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四要扶持科大讯飞等一批基础厚、市场占有率高的金融、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家电等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国际知名软件企业。 

  二是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提升市场化与专业化水平。一要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设立从事科研、开发、设计、数字营销的机构,加快培养专业人员。二要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现代服务企业。加强与国外资本的对接,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鉴证、咨询等中介企业。 

  三是倾力发展教育产业,增强人力和智力保障。一要充分发挥是我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优势,大力开展基础性和专业性教育培训,扩大紧缺专业招生规模,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持续为我市培育紧缺人才,保证人才顺利在合肥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二要形成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机制,建立高端服务人力资源储备库,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企业家,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服务业人才交流中心和集聚中心。三要发展企业孵化器,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协作,加强科研工作的市场导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强力发展金融业,增强融资和保障力度。一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与现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网络金融,培育衍生金融新业态和新型要素交易平台,拓展金融产业链。二要加大投融资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改进政府参与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现代服务业领域。优化使用好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不断扩大资金规模,调整优化投入方式,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是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保持规范持续健康主基调。一要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抓好拆迁安置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二要培育金融信贷、咨询、设计、开发、市场交易与物业管理各类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集团,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三要扶持品牌房地产企业,培育若干家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提升合肥市整体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四要加强房地产业监管,严打炒作地价、捂盘惜售、捆绑销售等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政策引导,助推发展 

  一是通盘用好发展引导资金。一要进一步突出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强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管理,通盘考虑、统筹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要加大扶持的力度,适当考虑增加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对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支持。 

  二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一要用足用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等。二要用好税收法律法规限定内的征管政策。对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对生产经营状况遇到困难的,可申请实行缓缴税款制度、延期申报制度等,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三要持续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推进服务场所标准化、服务管控智能化、服务内容规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协作社会化“五化”建设。在管理规范许可范围内,试行预约申请免见面、资料备查免报送、受理审核免等待、文书领取免排队、首次犯错免处罚“五免”服务,保障好现代服务业纳税人权益。 

  三是全力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试点以来涉及户数6.7万户,全市共计组织入库改征增值税59.23亿元,累计减轻试点纳税人税负18.94亿元,税负总体下降23.33%,减税面达99%。现代服务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多集中为小规模纳税人,其中近6万余户小规模纳税人受益。今年51日起,“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增强纳税人接受服务的意愿,促进社会分工协作,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我们一是高效落地政策。倒排工作任务,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好,向纳税人解读好,突出宣传辅导工作,及时告知纳税人营改增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让纳税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营改增在全市全面顺利实施。二是优化纳税服务。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导税台、安排技术服务单位派驻支持。通过增设办税窗口、国地税互设窗口、研发网上办税相关业务模块等方式,缓解办税压力,保证税制衔接办税秩序不乱,让纳税人办便捷税、方便税。三是积极助推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帮助企业科学规划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核算方式等,加快企业二三产分离步伐,让营改增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的纳税人,为全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多做贡献。 

  (作者单位:合肥市国际税收研究会) 

      


  [1]现代服务业统计包括9大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