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学术审读,打造精品史书

发布时间:2014-03-26


                  ——《合肥通史》召开学术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3月20日下午,《合肥通史》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院长、《合肥通史》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陆勤毅主持。市委副书记凌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常委、《合肥通史》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黄传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宣传部部长、《合肥通史》编委会副主任林存安出席会议。
  会议总结回顾了《合肥通史》各卷初稿的撰写情况。2013年底,《合肥通史》初稿的撰写圆满完成,目前形成的初稿六卷七册总计170余万字。总体来看《合肥通史》初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例完备,结构合理。2.行文流畅,可读性强。3.资料准确,论证严密。4.挖掘深入,丰富多彩。当然目前的初稿还有很多地方不够成熟,带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如篇章结构问题、风格体例问题、资料规范问题、语句文字问题等,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审读过程中不断去修改。
  会议对初稿的学术审读进行了分工安排,并对如何做好审读工作进行了研讨。学术审读主要依托《合肥通史》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是初稿审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合肥通史》学术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座谈研讨过程中,各位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对下一步的审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表示要秉持精品意识,严格学术审读,确保书稿质量。
  凌云在讲话中指出,《合肥通史》的初稿形成来之不易,大家付出了很多。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了学术指导、学术决策和学术监督作用,保障了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初稿的圆满完成,她代表市委对大家的努力表达敬意与感谢。从目前形成的初稿来看,尽管还不完善,但体例完备,详略精当,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合肥历史文明的熠熠光辉。古人言“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将《合肥通史》打造成精品史书,从目前来看,审读工作量很大,时间也很紧,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凌云强调,初稿的审读至关重要,希望各位专家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把好质量关。一是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要按照时间进度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按期完成审读任务,在保证进度的同时,要把精品至上、质量第一的意识贯穿到审读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存真取信的原则,分析研究各种历史现象,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写的到位不到位、准确不准确、规范不规范上下功夫,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三是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一方面在内容上要严格审视,从史实是否全面客观,内在联系是否清楚,规律探索是否科学,史论结合是否贴切等方面层层把关;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要系统规范,大到篇章体例、文体表述,小到引文、词句、语法,甚至标点符号,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陆勤毅在总结讲话中回顾了前两次学术指导委员会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学术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学术规范和框架结构,规划了蓝图;第二次会议讨论确定了编写提纲。这两次会议对《合肥通史》的编纂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次第三次会议任务是对初稿进行审读。学术审读和广泛征求意见不同,大家更需要从学术角度、从史书编写角度去把握,去提出意见,这是最终形成一部高质量史书的一个关键环节。
  陆勤毅强调,初稿审读时间紧,任务重,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一是要高度重视。除了明确分工的主审专家,其他专家要通读和精读相结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审读。二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重大的事项和人物不要有遗漏,讲到底还是要以材料说话,在辨别材料真伪上来决定取舍,重要的问题上要把好关,避免发生重大失误。三是要坚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学术的眼光和态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论,也是唯物主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合肥通史》定位是一部大众能读懂的地方通史,但这是建立在严谨学风和学术研究基础上的,大众的和学术的是不矛盾的,要处理好这个问题。(贾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