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理论宣讲工作的“含金量”

信息来源:合肥市社科网发布时间:2022-04-22

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发挥政治优势的“金字招牌”和“传家宝”。正确运用好宣讲工作,对教育人民群众、凝聚精神力量、推动工作落实,有强大的政治引领、精神塑造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依靠宣讲工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送到了“寻常百姓家”,解开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顾虑疑惑等问题,彰显了制度优势,弘扬了正能量,提升了精气神,培育锻造了宣讲战线强大的生力军,宣讲工作呈现了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但是不容否定,宣讲工作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宣讲主题设置不精准,宣讲人员选配不科学,分众互动效果不明显,督促考核工作不到位。一些部门、一些地方,面对宣讲工作任务,不是首先学懂弄通做实,而是仓促上阵,生搬硬套;不是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细化宣讲内容,往瓶子里装新酒,而是囫囵吞枣,大水漫灌;不是精选出对宣讲工作“有一手”“倒得出”“火性高”的骨干,而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不是当作党委政府凝聚民心、取信于民、为民服务的“硬实招”,而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虚功夫”。凡此种种,都严重削弱了宣讲工作的实际成效。

如何使宣讲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离不开”,人民群众“信得过”,社会需求“不过时”,宣讲生命“永不息”的“袖中之宝”“怀中之璧”,关键在于提高宣讲工作的“含金量”。

首先要主题鲜明,凸显时代性、人民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积极宣扬党的正确主张,宣扬制度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为时代代言,为英雄歌唱,为正义发声。在切实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做到“眼睛向下”,关注城乡闾里生活,群众忧思愁盼,公序良俗建设等等。通过“正能量”的灌输教育引导,增强全社会的精神依靠、家国情怀,增加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未来的深情与厚望,培养全民族既有仰望天空的高尚品格,又有俯瞰大地的博大胸怀,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培深培厚精神家园和沃土。

其次要遴选好优秀的宣讲人才,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主题确定以后,安排合适的人去宣讲非常关键。要广泛网罗社会宣讲人才,建立人才资源库,不间断地分任务、压担子、出场子,使他们成为宣讲战线的“亲兵”“铁杆子”“老营盘”,随时拉得出、打得响,为我所用。要大力选拔基层“草根”宣讲人才,“高手在民间”,他们身处群众中,感知民间情,习得俚俗语,善用教化法,很多人有举重若轻的本事,有化繁为简的能力,不需要隆重的场合,不讲究时间的长短,往往简单的三言两语,就通俗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化解了一场矛盾,他们是群众心目中的“贤人”“家人”,更应该成为党的宣讲工作的可靠力量。要因材施用,对不同类型的宣讲人才要有不同的标准要求,既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也不能“长短粗细捆一堆”,更不能“滥竽充数蹭热度”,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和分众、分层的要求,对宣讲人才分类指导,分层设置,形成高中低结构合理、针对有效、需求平衡、洋洋大观的丰富宣讲人才队伍。

再次要创新方式方法,要在提神鼓劲实效上下功夫。一场宣讲,群众爱不爱听,能不能坐得住,是不是和你同喜同乐,关键要看有没有“新道道”“把人薅住”,要把握住“五要”。第一要语言生动有力,通俗易懂,“上下结合”,表述“大道理”的时候要“上接天线”,不能自搞一套,阐发“大道理”的时候要“下接地气”,要契合受众的交流习惯;第二要知己知彼,要事先摸清楚听众是谁,他们的兴趣点在哪,要把感兴趣的话题讲给感兴趣的人去听,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第三要有控场能力,有些宣讲可能因为准备不足或者预料不到,有这样那样的“失场子”“盲点”,要准备好心理预期,沉着冷静,善于藏拙,自我救场;第四要有互动,放下身段,平等交流,运用眼神、手势、身体语言与观众互动。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观众思考,大家共同寻找答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第五要娴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发挥它们在展示内容、形象物态、生动概念、阐发原理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综合运用传统的文艺文化表达方式,共同助力宣讲工作,使其真正产生经久不衰的金子般的光芒。

(作者单位:中共合肥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