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发布时间:2022-01-11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来看,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科学立法是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法先行”的执政理念。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对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延长立法链条,让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决策的科学性,确保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平稳渐进地推进。

严格执法是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如果说有法可依属于治理体系的范畴,那么,有法必依则属于治理能力的范畴。严格执法体现国家制度的执行能力,它不仅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严格执法作为实现法治社会的必要保障,没有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社会就难以有序运转,人民的合法权益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只有推动严格执法,强化国家制度的执行能力,才能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公正司法是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价值追求,其核心要义在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也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性破坏作用。推进公正司法,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切实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民守法是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样一句话着重强调了民心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实现全民守法乃至信仰法治,使全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这是一项巨大的基础工程,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尊崇法律。我们常说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能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法治建设蕴含着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密切联系,是一套完整的闭环。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吃透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各环节法治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法治中国建设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中共寿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