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五力” 打造“养人之城”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发布时间:2022-08-19

    多管齐下提升城市综合吸引力

  近年来,合肥“养人之城”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新征程上,要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优化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吸引力。一要突出科创。“创新”是合肥的城市基因,是最突出的城市气质。要服务好、利用好、宣传好合肥的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把科创打造成为合肥最靓丽的城市品牌,吸引更多人才慕名而来。二要突出宜居。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强国际化高品质人才公寓供给,优化落实人才购房、租房政策,用心用情为人才营造一个个精品的微观环境,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集聚。三要突出文旅。把巢湖打造成为合肥最好名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环巢湖旅游休闲圈,打造市中心图书馆、科技馆、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培育更多人才可去、爱去的文旅网红打卡点。

  提高站位提升人才政策推动力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政策至关重要。一要突出高站位。深入学习研究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国策,积极承担国家使命,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制定高含金量政策为国揽才育才,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二要突出服务性。把制定政策的重点落在“服务”上,注重“养人”而非“抢人”。深入开展政策调研、定期了解人才需求,围绕人才关心关切的创新创业、租房购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制定相应政策举措。三要突出实用性。要注重研究学习先发地区经验做法,结合合肥人才队伍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持续跟踪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因时制宜、定期更新政策。讲求好用管用,最大程度满足各领域、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需求,让政策好操作、好执行、好兑现。

  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平台承载力

  围绕人才和创新发展全周期,系统谋划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一要建强原始创新平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系统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国家实验室核心区,打造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二要建强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建立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依托“科大硅谷”打造全球知名双创载体。三要建强产业发展平台。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未来产业培育。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技术攻关,面向全球挖掘重大前沿颠覆性创新项目和创业企业。

  用心用情提升人才服务感召力

  人才服务是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一要坚持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围绕人才出入境、认定、项目申报等政务事项提供服务。依托市人才集团、科创集团和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人才提供市场化、精准化服务。二要坚持创新创业服务与生活配套服务相结合。既要为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提供全链条服务,如创业孵化、基金投资、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也要为人才落户、安居、医疗、教育等生活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制作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内容、办理单位和联系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宣发。三要坚持普惠性服务与特殊性服务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类别人才实行分类分级精准服务。例如:对高校毕业生通过租购房补贴等形式给予普惠性服务;兑现政策免申即享、免评即享。对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安排服务专员,提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专项服务。

  不遗余力提升人才发展辐射力

  作为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应立足量子信息、存储芯片、人工智能等战新领域,打造相关领域的国际人才枢纽。一要不断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堆等大科学工程建设,建设相关领域国际合作平台。深度推动科学仪器等创新资源对外开放共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创新载体。二要打造品牌人才交流活动。依托中国科大海内外校友资源,打造“科大硅谷”,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成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举办国际化人才峰会、创新创业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做强世界制造业大会、量子产业大会、中国(安徽)科交会等重大展会品牌。三要积极推动人才共育共享。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合肥与上海张江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积极带动合肥都市圈人才交流合作,通过人才一体化推动发展一体化。

  [作者:尹洁   作者单位: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