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理响合肥专版发布时间:2022-09-16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点的他山之石

  (一)媒体节目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典型。央视的文物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运动捕捉技术使文物变得生动活泼,还能与观众对话,传递思想与精神;《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极具创意地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变得有生命力,展现出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2021年河南卫视在端午、七夕、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打造了“中国文化传统节日”舞蹈系列,为日渐走入审美疲劳的晚会注入了全新的形式和传统文化隽永的内涵。这些节目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使传统文化获得创新性发展,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二)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范例。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发展特色苗绣产业,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又能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陕西绥德县通过大力发展民间艺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注入动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随机抽取角色让游客扮演各式唐代人物,在与演员的互动中触发闯关任务,获取展览知识,这种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设计一下子拉近了游客与文物之间的距离。

  (三)传统文化活化工程的代表:浙东唐诗之路与江苏文脉工程。浙东唐诗之路不仅有诗,还有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南宋文化、手工艺文化和越剧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好这些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成为近年来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江苏文脉工程是江苏省近年来启动的大型文化工程,组织海内外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江苏当代学术力量的整体优势,计划用10年时间编纂3000册皇皇巨著,结成历史上第一部江苏文化百科全书。唐诗之路的打造与文脉的整理与研究,都是传统文化活化工程的代表,让人们在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与自信。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缝对接

  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十四五”期间合肥要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要实施地域文化传承工程,高起点建设并运营好“城市记忆馆”,传承保护好庐剧、巢湖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有以下几个路径:

  (一)深耕地域文化,挖掘与提炼地域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合肥地处吴头楚尾,且襟江带淮,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她独特而底蕴深厚的文化。巢文化、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与近现代革命红色文化是合肥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加大对合肥地区地域文化的研究,通过大中院校以及民间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努力,对合肥的历史、文学、非遗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挖掘、整理与研究,从学术层面提升合肥文化的影响力。过去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合肥通史》《文化合肥》《古诗词中的合肥》等书的编纂,但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地域文化成果可以推出,如合肥方志文献的整理、合肥历史名人研究、合肥家族、家风与乡约研究、庐剧与巢湖民歌的整理与研究等,从整体上对合肥文化的特点和标识进行挖掘与阐释,充分展示合肥文化的丰厚内涵、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力度。

  (二)借助新科技、新媒体,将地域文化变“活”。创新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体验方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自媒体形式,制作精美有品位的短视频或文章图片,用当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传播地域文化。可以利用抖音或B站平台制作短视频,讲述包公故事、淮军故事以及近现代革命故事,传播包公文化、淮军文化与红色文化。

  (三)加强宣传普及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策划出版文化普及丛书,打造文化普及读物,将历史文化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以及可读性相结合,同时兼顾老少中青的接受特点。如编纂《合肥文史小丛书》系列袖珍读物,上起史前文明,下至民国轶事,涵盖名胜古迹、历史事件与名人传记等内容,通俗易懂地展现合肥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加大实践养成力度,打造体验平台。注重发挥社科知识普及示范基地的作用,并利用各热门文化景点,定期举办经典阅读、礼仪普及、大众讲座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人们切身感受与体会地域文化魅力与价值。如在姜夔“白石知音”景点开展宋词诵读活动、包河公园举办包公文化讲座、三国遗址公园进行三国服饰和礼仪表演等。

  (五)“文化+”跨界融合,提升合肥文化产业质效。加快推进文化街区与文化特色小镇的打造与改造提升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如圩堡文化与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与旅游振兴等;努力开发与改造一批有丰厚历史人文底蕴的文化景点,将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等,如在巢湖岸边建造巢文化展馆,作为研学与实践基地,为合肥乃至全省的大中小学生了解巢文化提供直观的视觉与听觉体验;打造“庐剧风情街”,集正规与业余表演、教唱、斗唱于一体,为庐剧乃至其他民间戏剧爱好者提供交流经验的舞台,弘扬合肥戏剧文化;此外,还可以利用环巢湖文化,精心设计巢湖休闲最美旅游路线,打造环巢湖文化旅游拳头产品,真正让巢湖成为合肥最亮丽名片。

  (作者:查金萍;作者单位:合肥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