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支撑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发布时间:2022-12-16

  一、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不断迈进高级形态的必然阶段。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资源现状、社会状况等发生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效率更优化阶段演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实践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质上是发展质量不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一重要论述,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党的二十大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形成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创新要动力。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创新带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创新体系。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改革要活力。用好“关键一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和保护各方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是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六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发展领域来看,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等同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均衡发展。从发展区域来看,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发展时限来看,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

  (作者:罗先奎;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