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拴“牛鼻环” 难逃“金钢琢”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发布时间:2023-04-07

  □王 平 刘泽惠

  在《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金钢琢是极其厉害的法器。最初,孙悟空大闹天宫,与二郎神斗得难解难分。太上老君前来助阵,用金钢琢砸伤孙悟空的天灵盖,使其束手就擒。后来,太上老君的坐骑大青牛,偷取金钢琢私自下凡,并占山为妖,阻挡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太上老君出手降服了大青牛,《西游记》里写道:“老君将金钢琢吹口仙气,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

  读书至此,你会发现,厉害无比的金钢琢最后竟变成拴牛用的牛鼻环。经典的价值在于它能给人很多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如果把公权力比喻成大青牛,把牛鼻环比喻成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措施,把金钢琢比喻成对公权力腐败的惩戒措施,从中或可悟得一二。

  不受牛鼻环的牵,就要吃金钢琢的苦。“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如果没有牛鼻环对公权力这头大青牛的监督和制约,公权力就容易走向滥用。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及至深陷腐败囹圄无法逃脱,就会招致金钢琢的严厉惩戒。进一步说,金钢琢和牛鼻环本是同一件器物——一只坚硬无比的环形钢圈。然而,究竟是把这一器物穿在牛鼻子上用作牛鼻环,还是把它用作降妖法器,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对公权力来说,要么选择把钢圈穿在牛鼻子上,吃牛鼻环的苦,要么选择抵制牛鼻环,最终遭金钢琢的惩罚,除此之外,绝无第三条路可走。另一方面,这还是一个利害关系非常清晰的选择。在牛鼻子上穿上牛鼻环,使其随时随地接受牵制,但相比被金钢琢打碎天灵盖,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从这个意义上说,“严管就是厚爱”。

  牛鼻环只能穿在牛鼻子上,不能随便套在牛脖子上。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大都知道,初生牛犊无需穿牛鼻环,用绳子或铁环兜在牛脖子上即能把牛牵来牵去。然而,随着牛犊子日渐长大,其力见长,若再不在牛鼻子上打孔穿环,就没办法牵动牛了。之所以选择在牛鼻子处打孔穿环,在于牛鼻子中布满神经,只要轻轻一拽牛鼻环,牛就因为感到疼痛而乖乖听话,所谓“四两拨千斤”。对公权力的约束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即“牵牛要牵牛鼻子”。那么,公权力的牛鼻子究竟在哪里?就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当起来,关键在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没抓住。”

  牛鼻环要系上绳子,既要“有人牵”,又要“牵得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如果说把牛鼻环穿在公权力的牛鼻子上,是“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主要起到控制功效,那么,由人牵着铁环上的绳子,则是“依法监督权力”,主要起到监督功效。比如,“牵绳之人”发现牛意欲偷吃田中青苗,可以猛拽绳子,通过与绳子相连接的“制牛之环”给牛带来痛苦,让牛重返正途。正是这个道理,太上老君在降服大青牛后,不仅把金钢琢变成了牛鼻环,还特地“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相反,如果环上无绳或牵绳之人心不在焉,譬如《西游记》里道童一边看牛一边打瞌睡,就会因监督机制缺失而让牛鼻环形同虚设。结果便是公权力这头大青牛挣脱锁链逃到下界,肆无忌惮,作妖称王。

  总之,“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只有把牛鼻环穿在公权力的牛鼻子上,并由专人牵紧牛绳子,才能让公权力时刻敬畏法律,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