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百家 > 知名智库

新型智库建设的四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29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2016年底召开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新型智库建设要在突出差别化上下功夫,要在深化开放合作上下功夫。这为我们推进全省重点智库建设,打造出中国特色、安徽特点的新型智库,提供了重要遵循。

  站位须高。智库的价值在于为决策服务。省重点智库肩负的责任重大,应该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要善于“向外”看,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政治格局的新动向、国际分工的新格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从中敏锐发现可以作为的新空间;善于“向上”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经济运行规律,深入分析宏观政策对我省的具体影响,从中捕捉有利于我省发展的新机遇;善于“向内”看,准确把握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着力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提出有指导性的新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对推进“去降补”“全创改”“调转促”“放管服”和“三重一创”的研究,加强对国家级重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及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研究;加强对提高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研究等等。在研究中做到远看一步、深看一层,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想决策者之所想,急决策者之所急,谋决策者之所谋。

  特色须明。放眼全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库,它们立足的根本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专业方向和研究专长。重点智库建设,首先是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身特色,凝练主攻方向,突出专业特长,以独特的方向攻其一点,做到“人无我有”。成果质量是智库的生命线,从国外智库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智库的兴衰与智库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衡量一个智库的优劣,不是简单地看成果的数量,而是看其成果是否管用。智库建设在现阶段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智库应坚定精品战略,坚守工匠精神,拿出“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勇气,对新问题进行先探索,对老问题进行再解读,对热问题进行冷思考,对冷问题进行深研究,紧密结合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问题,针对前进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把握关键,精准攻关,提出真知灼见,做到“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谋划须深。智库是一个团体,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对提升智库水平和影响力至关重要。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智库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人是最关键因素。首席专家是一个智库的旗帜,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智库研究的综合性非常强,人才配备必须注重多样性,不仅需要研究人员,也需要科研辅助人员、宣传推广人员。世界智库很流行的一个观点是两个科研人员不如一个科研人员加半个辅助人员,这很形象说明了人才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其次是对经费的管理。国内智库基本是非营利机构,要靠财政资助,但单纯资助不能满足智库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借助“外力”,从主管主办单位争取更多支持;同时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争取更多委托课题,争取外界资助,形成良性循环。再次是对研究课题的管理。智库应该也必须有中长期规划,围绕规划定期设定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选题,明确专人负责;施行严格的考评标准和完备的奖惩机制,营造出向上的氛围。

  宣传须广。智库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影响和服务决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手段快速发展、信息资讯快速传播,对智库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一项研究成果,如果被别人抢先发布,耗费的大量精力都将变为沉没成本。可以说,传播力是提升智库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扩大智库影响力,应注重打造全方位传播方式,实现研究成果与传播渠道的有效融合。一是依靠人际传播,发挥智库里精英团队的作用,通过成果专报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决策者直接产生影响。二是依靠组织传播,通过中小型座谈会的形式,邀请业内专家和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发布研究成果并进行研讨。三是依靠大众传播,通过大型公开会议、论坛和出版物等载体,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同时,特别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构筑立体式传播平台。 (执笔人:王顺)